怎样看待周易、五行、八卦、阴阳等玄学?

周易、五行、 八卦、阴阳等等的统称就是玄学。我的观点就是,玄学是一个利用人们对美与和谐向往的天性,绑架了文化、科学、哲学等学科,来进行超级无敌大忽悠的…
关注者
11,893
被浏览
3,954,423

1,029 个回答

我们习《易》之人,从小就被要求各种规矩,站桩,打拳,我属于师傅老了,放浪不羁的时候收的弟子,我已经非常幸运了,师兄们都很羡慕我,因为我很少挨打。

师兄们只要犯错,都是往死里面打,我还记得有个师兄夜里上厕所烧火,把茅房烧了,整整站了一夜。

先打,打完之后罚站,站着的时候身体特别敏感,那些伤口特别疼。

这些一次次的打,一次次的骂,一次次的挨饿,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替我们记住:敬畏。

每年的年初,道观都会爆满,无数人跪拜,无比的虔诚,但是,这虔诚背后是什么?

不是信仰,而是贪婪,这是一种交换,用跪下去,换富贵平安。

这芸芸众生,有多少信命?

需要的不过一份解脱,一份希望,自己给不了自己,那就交给命。

年轻的男人女人们,算姻缘,算财富,算权力,有多少人想过算算自己的父母,身体是否健康?

玄学,他只是一门单纯的研究规律的学问,可是激发了人们内心贪婪与渴望。

《易》何错之有?

《易》的第一卦,乾卦。

初九
〖原文〗潜龙勿用。
〖译文〗潜藏的龙,不要施展威力。
九二
〖原文〗见(xiàn)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龙在田野里出现了,利于表现为大人物。
九三
〖原文〗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他终日兢兢业业,晚间保持警惕,危险,没有灾难。
九四
〖原文〗或跃在渊,无咎。
〖译文〗龙有时在深渊中跳跃,无所怪罪。
九五
〖原文〗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文〗龙在天上飞舞,利于表现得像大人物。
上九
〖原文〗亢龙有悔。
〖译文〗高傲的龙,有悔恨。
用九
〖用阳原文〗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出现龙群,没有首领,吉利。

乾卦,是周易的开始。

今天,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易》说:不要过分表现哦。

之所以不过分表现,因为你无知啊,新的环境很多东西你都不明白,进入新的公司,看到制度不好,立刻就投诉领导,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为之努力过,你怎么知道没有其他的考虑因素?

慢慢的,你懂了一些东西,《易》说:去和领导聊聊吧。

领导赏识你,你也不能因此而得意过度,《易》说:小心了,危险很近的,一定要谦虚谨慎。

有多少人春风得意,自以为是,把周围的人都得罪透了?

... ...

《易》都是在讲一些普遍规律啊。

错的不是《易》,是用《易》的人。

我们总需要给自己找理由,来减轻心理的负担,命就是最好的解释方式了。

天天赌博,不兴劳作,穷困潦倒,怪命。

在官场不知审时度势,不去了解官场规律,怪命。

人在天灾,疾病面前无比的弱小,希望找个理由坚持下去,便去信仰命。

有了算命的市场,算命的人就出现了。

骗子终究是骗子,他们有着各种工具。

政客、商人,有多少是骗子?同样的骗子,用着不同的工具。

同样心理学,有心理咨询师,有销售,有成功学,有泡学,有小三分离师,错的是心理学吗?

核动力可以减轻地球负担,也可以炸了日本。

《易》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别人学习《易》,让人们自己看,自己思考。

你们有发现吗?

算命:《三命通汇》

看相:《麻衣相术》

治病:《黄帝内经》

这些书市场上有吗?烂大街了吧?《周易》更是多的可以擦屁股。

可是人们从来不自己去看,就要相信那些骗子,到底怪谁?

就好像你的人生是一道题,有一个参考答案和一些参考书,你却非要找人代写,不骗你骗谁。

任何一个神都是被人造出来的,就像感动中国,其实这样付出的人有无数个,可是这些人被树为了典型,就感动了中国。

《易》是被人推上神坛的,就和藏獒一样,纯粹了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炒作。

我们不愿自信的对待自己的命运,灵魂有了残缺,什么都能钻进来,不被算命的骗,也能被其他东西骗。

我们已经处于很好的时代了,古人不识字,信息交流困难,迷信还有原因。

现在信息发达,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建构系统,为什么还要人云亦云呢?

星座到底是不是骗人,你自己到网上收集一些资料,认同的就看看他有道理的地方,不认同的找出他的错误不就好了?

你自己不是一直在进步吗?能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也能看到更多的糟粕。

算命到底是不是骗人的,自己找书看啊,看看他的原理是什么,到底怎么瞎比比。

在这个思想繁荣的时代,还有这么多人甘愿做别人言语的奴隶,这不是辜负了这么好的条件吗?

《玄学原理》——关于时间的一切

全文1万余字,分四个章节来重点论述玄学相关的诸多核心问题,希望借此文带领诸君初识玄学与命运的本质,不畏将来,无愧过往,命运、祝好。

序言:

大约5、6年前,偶然间从网络上接触到了玄学,作为一名从国内重点大学毕业多年的理科生,开始接触玄学时是存着很大的戒备心,因为从小接触到的主流信息就是玄学=封建迷信,是一种欺骗占较大成分的事物。而我选择深入了解玄学的初衷则全由兴趣使然,像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神秘事物以及前沿科技都是我热衷了解的事物,越是神秘、未知的事物我就越想知道其背后的原理。

在玄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谢当下发达的网络时代,可以让我很容易地接触到诸多网友、老师、甚至大学教授们的真知灼见,在我探寻玄学原理的道路上给予了我多方位的启发。机缘巧合初次接触玄学就让我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师——曾仕强教授。曾老师通过对易经的讲解,将自然大道、人生哲学融入其中,教导学生应注重道法之本源,顺应天道、扬善抑恶。同时也很有幸,阅读的第一本纯术数相关的书籍是《星学大成》,作者万民英是明朝的一代玄学宗师,在书中万公同样将重大道、轻小术的理念在进行了着重阐述。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有幸得先贤之伏藏,短短时间就让我领悟诸多奥义。

本文是在一年前写完《神煞原理》后留下的伏笔,是我在玄学道路上探索的目的,玄学术数的真实与否已不是我要思考的问题而是前提,我想了解的是其背后的原理。几年中我对此常常反复思考,比如:玄学从何而来?玄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玄学有没有科学依据等等,可每当有答案时,又觉得支撑度不足,因此多次想起笔、但又多次无从下笔。

可能是水瓶时代的到来,落于敌阵的君王(太阳)终于等到了他的援军(木土),我也找到了玄学的终极答案,现在终于可以起笔了。

全文1万余字,分四部分,将重点论述玄学相关的诸多核心问题。

一、玄学的本质

二、玄学的起源

三、玄学预测原理

四、命运之钥

在探寻玄学原理的道路上,感谢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博士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博士的理论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感谢玄奘法师传授般若心经启我心智。

辛丑年 癸巳月

第一章、玄之又玄,何以为基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人类简史》中曾写到:

促使人类迈向智慧的关键,是人类有“虚构故事”的能力,创造共同的想象。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创造想象,突破想象的过程。

古人通过对星空持之以恒的观察,逐步丰富了时间的定义,进而创造了古代农业文明的基石——历法。直至现代社会,人类共同约定了与时间相关的所有单位尺度。而关于时间的一切描述都来自于人类的想象。

“时间”是人类最伟大的想象物之一,从古至今乃至未来,都深远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1.1、科学与时间

想必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不会对科学的基础学科数、理、化、生感到陌生,其中物理学作为科学的领军学科,它的定义是这样的。

物理学: 一种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那么在运动规律中则必然包含着速度,而速度又必然包含着时间单位。如公式E=mc²,c是光速,其中则包含着“秒”这个时间单位,物理学本质其实研究的是物质与时间的关系。

而围绕着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相关的科技产物,其本质与时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衣:纺织、材料科学的产物,可以具有防寒保暖,防弹防攻击,防火防化等功能,以上种种功能的目的,都是在延长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的时间。

食:农业科学的产物,人类生存的日常必需的摄入品,延长人类的一般环境下生存的时间。

住:建筑科学的产物,冬暖夏凉,防寒防雨,同样延长着人类的一般环境下生存的时间。

行:工业科学的产物,从古代的马匹,到现代的汽车、高铁、飞机,缩短了人类出行的时间。

社交:信息科学的产品,各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缩短了人类沟通的时间。

可见现代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物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物,进而改变时间。

1.2、意识与时间

人类的自我意识同样有着影响时间的能力。试想我们每一次面临的选择,都通过我们的经验意识或下意识做出的判断,而这个选择导致的结果,也与时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比如高考中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可能会影响着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中诸多事件的时间长度。

又如在出行路线上的选择,不同的路线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出行用时,那选择哪条路则是自我意识选择的结果。

所以个体意识也可以影响时间,并与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1.3、玄学与时间

玄之又玄,何以为基?早在数年前这个问题我已有所答案,时间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更是玄学的本源,玄学就是一门阐述时间、术算时间的学问。

以八字举例:四柱八字分别代表年、月、日、时,古人以日元代表命主,通过研究日元与其他时间的关系,推断命主的的吉凶祸福。

以占星举例:通过代表年的地盘,与代表日的天盘相互叠加,以卯时对应的月将确定命宫,再看命主坐落的月将(时间)宫位,以及其他人事宫位的宫主之间的关系,推断命主的吉凶祸福。

时间是人类想象的产物,也是世间万物想象的产物,万物对昼夜阴阳、四季寒暑都有着自身的理解,并能做出相应的变化。植物在春天破土,昆虫在夏天繁衍,果实在秋天成熟,动物在冬天归藏。万物对时间都有着自己的表达,时间这个想象产物经过多次物种大灭绝后,反而越发的厚重,也越发的混沌,但经过无数代先贤们的努力,人类终于发现了时间法则,而玄学则是基于时间法则衍生出的产物。

第二章、时间法则

2.1、时间第一法则——永恒的循环

斯蒂芬·霍金博士曾写过一本叫《时间简史》的书,书中分别介绍了物理学鼻祖牛顿与爱因斯坦两人对时间的理解。

牛顿提出绝对时间理论:他认为时间是是永远均匀流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时间理论:他认为时间是相对于观察者的,更具体地说是观察者的运动。 当一个物体以超光速在行驶,则时间相对于这个物体是在倒退的,同样当观察者周围的时空以超光速流转,则可到达未来。

而古代贤者从哲学角度则认为时间是永恒且循环的,并用一种特别的图腾——“衔尾蛇”记录了下来。

  • 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代,古埃及贤者用一条衔尾蛇代表的太阳东升西落的循环旅程,象征“永恒循环”。


  • 在印度神话中,蛇神舍沙(Shesha)环绕着龟神俱利摩(Kurma),作为世界的地基支撑起负责背负整个世界的八头(或称四头)大象。
  • 中美洲地区(如墨西哥),当地的阿兹特克族群所信奉的羽蛇神(Quetzalcoatl),亦有被描绘成衔尾蛇的形象。
  • 我国凌家滩玉龙, 距今约5300年左右

柏拉图形容衔尾蛇为一头处于自我吞食状态的宇宙始祖生物,它是不死之身,并拥有完美的生物结构。基督教采用衔尾蛇作为这个世界的有限界线标记(有限的划分之外还有无限)。在炼金术中,衔尾蛇(龙)的符号是一种蕴含净化力量的魔咒。荣格博士认为衔尾蛇是炼金术与万物的原型,亦是炼金术中的曼荼罗(密教的能量中心)。作者认为其可能来源于更古老的集体潜意识中,来自于远古人类对时间的认知。

《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2、时间第二法则——可变(塑)性

人们常常把时间比喻为滚滚向前奔腾不息的长河,而水或者说液体也是最具可塑性的物质,我们把水放入什么形状的瓶中,水的形状就变成了那样。时间如同水一样,随着人类对自然认知的逐渐进步,不同时期的贤者将时间按各自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进行想象,进而塑造出不同的历法与玄学术数门类。

时之象

元象、无极生太极——洪蒙。

二象、古贤遵循日月的足记,将时间按昼夜划分,一画开天,以日月应阴阳,<易经>的缘起。

三象、古贤感悟人生,将时间按人生划分,以斯芬克斯的谜语传世“路过的凡人,汝可知世间何物早晨四条腿(长生),中午两条腿(帝旺),晚上三条腿走路(墓库)”,火、水、土、风四元素的支点就此形成。

四象、古贤参悟时间与北斗的关系以定四季,《鹖冠子 》书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五象、星辰随四季旋转,就好像季节之气运循环,气生于大地,又回归于大地,五行就此展开。

七象、根据太阳系七大星体的运行速度,迦勒底的占星师带来了一周七天。

八象、太极八卦图是时空一体观念的首次呈现。

十象、以五行配阴阳,商朝的祭祀以十天干来计日。

十二象、以春分日为依始,十二月将(星座)始生。以立春日为依始,十二月建(干支历月)始生。

二十四象、 《逸周书》云:“惊蛰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大雪之日,鵙鸟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将帅不和,荔挺不生,卿士专权。二十四节气农历中阳历的升华。

二十八象、月之宿驿,记录月亮圆缺的循环,二十八宿始生,农历中阴历的起源。

时之象

古贤们基于不同的观测物以及各自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将时间进行划分、重塑,时间也任由人类想象,换上一件件不同的想象外衣。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将这些不同的时间想象进行融合,再配以术算运算,各种历法与玄学术数模型就此产生。

  • 干支历法(八字)——以年柱模拟木星的运行,以月柱模拟北斗再配以术数(五虎遁年起月表)及二十四节气校正,以日柱约定了旬与空,以时柱模拟太阳的运行。
  • 六壬——以代表一日的十二时辰为地,代表一年的十二月将为天,天地盘相叠加,再配以九宗门算法乃见六壬盘。
  • 占星——以代表一年的十二月将为地,代表一日的十二时辰为天,天地盘相叠加,再配以实际星辰之经纬乃见七政盘。
  • 紫微——以代表一年的十二月建为地,代表一日的十二时辰为天,天地盘相叠加,再配以河洛之数算乃见紫微盘。

这些玄学模型又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有些流传至今,有些近已失传。

第三章、预测原理

3.1、共时性

1952年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博士发表了著作《共时性——一个非因果关系的法则》,早在1930年荣格博士与挚友汉学家卫礼贤教授对《易经》研究后,就提出了共时性这个概念,用来解释这种以非因果为基础的东方哲学思想,荣格则称此为东方科学。

《共时性》全书一共四个章节,分别为概述、案例实验、背景、结论。

在第一章中荣格阐述了共时性这个名词的概念。共时性被绝大部分人称为偶然、巧合的事件,比如在某天突然想起或做梦梦到一个很久未见的朋友A,然后就接到了A的电话,或者其他朋友主B动告知了你,A的近况信息。这种心理现象和实际发生的事看似没有因果关系,但荣格认为他们之间拥有着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被称之为共时性。

共时性可包括三个范畴:

(1)产生于当下,内心事情与外界事情同时发生,例如实际事情与梦中事情相似。

(2)扩大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找到更广大的意义。

(3)人通过内心寻找事件的答案,如预言等等。

书中认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共时性事件不会加以关注。即使当我们经历了非常突出典型的共时性事件之后,采取的态度都是一带而过,或简单把它们归类为巧合。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认为呢? 我们认为这样的情况纯属巧合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模式是物理因果律,就是具体的因(看的见、摸的着)产生具体的果。这种思维模式发源于西方,在西方占统治地 位很久了,也是当今世界的思维规则。即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也必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验证的。对于西方人的思考放弃因果关系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原则从笛卡尔时代开始就被视为绝对有效。在实验室中无法验证的,所谓非因果的现象,是被人们的头脑贬低或完全视而不见的。而共时性事件背后的因果是触摸不到也无法证实的(至少在量子物理之前),我们的惯性思维就会自然地屏蔽对这一类事件的感知或思考。

对传统因果模式的反对,首先可从统计学中找到答案。我们的数据都是来自统计,是大概率。一旦接受了自然法的统计有效性, 那么从逻辑上讲,就必须考虑到统计方法中的例外情况,也就是说所有的例外都被排除在外。这种排除终结了因果关系的绝对有效性,这一现象在我们观察无限大(宇宙领域)和无限小(亚原子领域)的边界区域的过程中已经显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建立了相应的情境,与物理世界无限大与无限小领域相对应的是外部物理世界和内心心理世界。

看的见、摸的着的因果只是因果关系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心灵层面的因果关系(本书中称为非因果)是我们察觉不到的。 这种非因果的联系是共时性现象发生的基础。那么心灵层面的因果是如何发生的呢?其发生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潜意识。根据经验,共时性事件在情感高度集中的时候发生的频率更高,例如面临死亡、疾病、危机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对强烈 的事件作出反应,所以情感的集中似乎有利于共时性现象的发生。 在情感或情绪堆积高峰期间,意识的门槛就降低了,潜意识及其内容占据优势,会比平时更有机会(像在梦中发生的一样)冲破意识的防护带,进入意识的视野(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的论述,也可以参考《未发现的自我》)。这些冲进来的内容进入潜意识的范畴后就会被我们感知,当这些内容与外部事件一致 时,我们感知到了这种一致性,共时性现象就发生了。这方面的例子我们经常在原始人或小孩的身上发现,就是因为他们还不像我们现代的成年人,意识已经高度发展,自以为是地觉的已经摆脱了潜意识的影响或已经完全忘记了潜意识的存在。

那么潜意识的内容为什么会有预见性呢?其内容为什么会早于我们的感知而与外部物理世界的事件相一致呢?原因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是合一的,所有的一切是一体的,包括心理和物理,外部和内部,万事万物皆为一。意识的最大的功能是分别,剥离。我们的意识就像是卫兵,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心理不受潜意识的打扰。在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背景中本来是融合在一起的东西在意识的前台被一层一层不断叠加地剥离——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后到万事万物。就连意识本身,也是潜意识的产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有其相对的一面,而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对立是我自己和我周围的一切的对立。意识越发达这一对立的系统就越精细,我们就越依赖意识占绝对上风的思维模式,殊不知这一切对立都是意识给我们的假象。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上的永恒被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上的无间无隙被切割为各种空间; 人对世界的感知被分为心理的和物理的。在共时性现象中,随着时间、空间的相对化,内部图像和物体的再次融合,潜意识中本来统一的东西再次变得可见,并且可以被我们的感官体验到。

综上,心理层面的活动与现实世界的事物存在某种“非因果”联系,称为共时性,这种现象本并不常见,但在预测时细微的心理活动会通过术数运算模型加强、放大,进而联系到现实事物,最终达到预测的效果。究其根本则为世界的本来面目是合一的,所有的一切是一体的,包括心理和物理,外部和内部,万事万物皆为一,这与佛教经典《般若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念完全吻合。所以在看似完全无关的事件上,甚至是潜意识与现实世界中找到“共时联系”也就存在着可能。

书中第二章案例实验部分,则是对共时性理论的现实数据支撑,荣格博士通过统计483组(180+220+83)夫妻双方星盘的合盘结果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现将此实验结论的原文附上:

实验过程概述:实验样本一共有483组夫妻的星盘,经对双方星盘的统计发现,第一组180对夫妻中占比第一的星盘征象为日月合象,占10%;第二组220对夫妻中占比第一的星盘征象为月月合象,占10.9%;第三组83对夫妻中占比第一的星盘征象为月合上升,占9.6%。

在占星的概念中,双方星盘中一方的征象星与另一方月亮合相则代表两方会比较和谐,利于婚姻关系。“月亮”与“合相”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三组样本中都同时占比第一,这个概率是微乎其微的,荣格博士认为只有5亿分之1的概率,所以他用了一个白蚂蚁的比喻来阐述这件非同寻常的惊人结果。

后面荣格博士又将原有的组别打乱,重新分组进行实验统计,得到的结果仍然类似。最后荣格写道:

我们的实验结果与经验中那些未卜先知的事物吻合。人们可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些或是类似的方法创造了一种利于“富有意义的巧合”发生的条件。客观地说,验证共时现象是很困难的, 甚至有时是不可能的。莱茵博士的研究成果(见3.2.3),无可挑剔的实验资料, 让这种内在状态与外在现实的巧妙呼应更有理由受到重视。尽管统计方法普遍来讲极不适用于非同寻常的事件,但莱茵的实验还是抵抗住了统计学的破坏性影响。由此,其实验结果必须在任何有关共时现象的评估中被纳入考量。

那些预言的有效性也和同样的与内在链接有关——通过触及深层意识,内在的兴趣、好奇、期待、希望和恐惧被唤醒,相应的潜意识印记被激活。在潜意识中发挥效用的(精神)媒介是原型。迄今为止,我有过机会观察和分析的绝大多数自然发生的共时现象,都明显地表现出和某种原型的直接关联。这是一种难以表述的、存在于集体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力因素。原型不能被同化,因为在每个个体中他不是完整统一的,不同地域也存在差异。你永远不能断定的是,某个个体潜意识深处发生的事,没有同时也在另外一个人或有机体或东西或某种情形中上演。

后记:巧合的是在知乎的这道提问“为什么知乎上有人相信玄学,而且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回答中,有位清华工程学女博士以否定玄学的视角要求公开做一个玄学实验,而她对实验的设计几乎与荣格博士的实验步骤同出一辙,可能她没想到,一个早在70年前比她提出的实验要求更苛刻的玄学实验,已经成功证明了玄学的有效性。——知乎清华女博士的玄学实验邀约

3.2、集体潜意识

对人类潜意识的研究可能是所有心理学家的终极课题,在《共时性》一书中荣格反复提出,潜意识是共时性现象的根源。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博士

荣格博士对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有如下定义:

3.2.1、个体潜意识:

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要比意识大。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的形式出现。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无意识丛,如恋父情结、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

个体潜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含和容纳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曾经种种的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以及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潜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

3.2.2、集体潜意识:

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和个人潜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在书中荣格博士记录了莱茵博士的超感官知觉(简称:ESP)实验,从实验结果可知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可以通过集体潜意识建立联系,这也是共时性理论成立的证据之一。

JB 莱茵 (Joseph Banks Rhine) 被广泛认为是“现代超心理学之父”。JB Rhine 博士和他的妻子 Louisa E. Rhine 博士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研究了现在被称为超心理学的现象。JB Rhine 与担任心理学系系主任的 William McDougall 教授合作。JB Rhine 博士创造了术语“超感官知觉”(ESP)来描述某些人在不使用已知(五种)感官的情况下获取信息的明显能力。他还采用了“超心理学”一词来区分他的兴趣与主流心理学。

3.2.3、ESP实验——特定关系下的意识链接:

针对非因果关系的事件组合的存在,有足够保障的、决定性的科学证据,这主要是通过J.B.莱茵(J.B.Rhine)及其同事的试验结果而来,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可以从其研究成果中得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反对这些试验结果的关键性证据。

试验者把有着简单几何图案的系列编号卡片,一张接一张地翻开。与此同时,被测对象与试验者由一个屏幕隔开,而被测对象的任务是猜出被翻开的卡片的符号。试验中,共使用了二十五张卡片,每五张卡片符号相同。具体情况是,五张卡片上标的是一个星星;五张上标的是一个正方形;五张上标的是一个圆;五张上标的是波形线;还有五张上标的是一个十字。试验者自然不知道这摞卡片的顺序安排,而且被测对象也没有能看到这些卡片的任何机会。试验中,很多是否定性试验,因为试验结果没有超出五次机会命中的概率(probability of five chance hits)。至于某些被测对象的情况,部分结果明显地高于概率。系列实验是每一个被测对象都尝试猜卡片800次。其平均结果显示:25个卡片中,有6.5个猜中,比5中机会概率高出1.5。作为偏离数字,5有1.5的一个机会偏差,得出的概率是1:250000。这一比例表明,机会偏差的概率未必就高,因为250000种情形中,理论预期只有一次。其结果也因个体被测对象的天赋的不同而不同。

实验中有一个年轻人,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其平均猜中率达到每25个卡片猜中10个(是概率的两倍),有一次甚至是25个卡片全猜全中,使得其概率达到1:298023223876953125。一个独立于试验者的自动洗牌的装置防止了洗牌被人为干扰的可能性。首要的系列试验之后,试验者和被测对象之间的空间距离被扩大,有一次,这个空间距离甚至扩大到250英里。在无数次的试验之后,其平均结果达到了每25张卡片猜中率为10.1张。

在另一系列的试验中,当试验者和被测对象身处同一个房间内时,其结果是25张卡片猜中率为11.4张;当被测对象身处隔壁时,其结果是25张猜中9.7张;当二者被隔开两个房间的距离时,其结果是25张猜中12.0张。莱茵提到厄舍(F.L.Usher)和伯特(E.L.Burt)的试验,试验是在960英里①的距离进行的,而且还有同步定时器的帮助,试验还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和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之间大约4000英里的距离内进行,同样也取得积极的结果。原则上,距离对结果没有影响。这一事实表明,超心理感应不能是一种力或者能量的现象,否则,试验要克服的距离以及在空间的扩散,将会导致效果的降低,其结果会使得分与距离的乘方成比例地下降。由于情况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假定距离是一个心灵的变量,而且在某种情形下,可能会被心理力量降至为0。

23.2.25更新,鉴于本文收藏远大于点赞5倍,本文将不做全文分享,全文内容请移步公众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