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D

数字身份识别框架
收藏
0有用+1
0
OpenID 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识别框架,它具有开放、分散性。OpenID 的创建基于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 URI (又叫 URL 或网站地址)来认证一个网站的唯一身份,同理,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作为用户的身份认证
外文名
OpenID
本    质
数字身份识别框架
特    性
自由
特    点
开放、分散性
作    用
身份认证
其他识别
ⅥeID,ClaimID,CardSpace

定义

播报
编辑
Op市弃enID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喇章捉网上身份认证系统。对于支持OpenID的网站,用户不需要记住像用户名和密码这样的传统和嚷迎验证标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只需要预先在一个作为OpenID身份提供者(identity provider, IdP)的网站上注册。OpenID是去中心化的,任何网站都可以使用OpenID来作为用户登录的一种方式,任何网站也都可以作为OpenID身份提供者。OpenID既解决了问题而又不需要依赖于中心性的网站来确认数字身份龙蒸付嚷地拒判。
OpenID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网站采用,比如作为身份提供者的AOL和Orange。OpenID可以和.NET FrameworkWindows CardSpace一起使用。
由于URI 是整个网络剃凶拔世界的核心,它为基于URI的用户身份认证提供了广泛的、坚实的基础。
OpenID 系统的第一部分是身份验证,即如何通过 URI 来认证用户身份。目前的网站都是依靠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认证,这就意味着大家在每个网站都需要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即便你使用的是同样的密码。如果使用 OpenID ,你的网站地址(URI)就是你的用户名,而你的密码安全的存储在一个 OpenID 服务网站上(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 OpenID 服务网站,也可以选择一个可信任的 OpenID 服务网站来完成注册)。
与OpenID同属性的身份兆婚识别服务商还有ⅥeID,ClaimID,CardSpace,Rapleaf,Trufina ID Card等,其中ⅥeID通用账户的应用最霸定为广泛。 [1]

历史

播报
编辑
OpenID最初由LiveJournalBrad Fitzpatrick开发,后来加入了Light-Weight Identity,Yadis,Sxip DIX protocol和XRI/i-names。未来的OpenID规范正在由OpenID.net开发,很多技术公司、服务公司和开源开发者都参与其中。
为了推动OpenID的应用,2006年8月,一些公司赞助设立了OpenID奖励计划,对前10位满足要求的软件项目各奖励5000美元。
2007年12月5日,OpenID验证规范2.0和属性交换规范1.0发布。 [2]

优势

播报
编辑
登录一个支持 OpenID 的网站非常简单(即便你是第一次访问这个网站也是一样)。只需要输入你注册好的 OpenID 用户名,然后你登录的网站会跳转到你的 OpenID 服务网站,在你的 OpenID 服务网站输入密码(或者其它需要填写的信息)验证通过后,你会回到登录的网站并且已经成功登录。OpenID 系统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身份验证的地方,既可以应用于单点登录系统,也可以用于共享敏感数据时的身份认证
除了一处注册,到处通行以外,OpenID 给所有支持 OpenID 的网站带来了价值—共享用户资源。用户可以清楚的控制哪些信息可以被共享,例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
今天,OpenID 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身份验证系统已经为数百万的用户提供了服务。在“I Want My OpenID Bounty” 项目的推动下,许多开源项目都迅速的加入了对 OpenID 的支持。 [2]

拥有者

播报
编辑
没有人拥有它。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因为其是“开放的地址”。OpenID 按照最大自由方式授权,使用它不需要任何费用任何注册或者许可证。 [2]

参与方式

播报
编辑
通过订阅邮件列表,你能最快最方便的了解 OpenID 的最新进展。 [2]

协议扩展

播报
编辑
OpenID协议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证机制。目前还有基于OpenID的其它可用协议:
Attribute Exchange:OpenID属性交换是一种用于在端点之间交换标识信息OpenID服务扩展。其提供了对标识信息的接收和存储。
Simple Registration:这是OpenID认证协议的扩展,它允许非常轻量级的配置交换。主要用于在终端用户使用web服务注册新账号时传送八种常用的请求信息。
使用OpenID4Java实现OpenID协议:OpenID4Java是对OpenID1.1和2.0规范的实现,目前它通过code.google.com系统进行维护。此项目初始代码是由Sxip捐献出来的,而后Atlassian等公司参与进来,并为实现支持2.0规范(属性交换规范)的API贡献了大量的工作。 [3]

安全

播报
编辑
2014年5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一位名叫王晶(Wang Jing)的物理和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发现了OAuthOpenID开源登录工具的"隐蔽重定向漏洞"(Covert Redirect)。
其实漏洞不是出现在OpenID这个协议本身,这个协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各个厂商没有严格引用官方文档,只是实现了简版。问题的原因在于OpenID的提供方提供OpenID授权过程中没有对回调的URL进行校验,从而导致可以被赋值为非原定的回调URL。 [2]

推广

播报
编辑
GoogleYahoo已经支持OpenID。所有有Google或Yahoo账户的用户可以通过OpenID directed identity方式登录支持OpenID信赖方网站。
不过,自 2015 年 4 月 20 日起,Google 账户将不再使用 OpenID 2.0。
AOLYahoo!都已经支持OpenID。AOL提供每个AOL或AIM的用户一组OpenID Identity,目前还在测试阶段,为openid.aol.com/username。
目前使用OpenID代替一般账号密码的网站包括了 著名的开源社区SourceForgeLiveJournalZooomrWikitravel、ma.gnolia.com、claimid.com以及Jyt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