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奇葩说》储殷说:「结婚是大多数人“最不坏”的选择是因为 55 岁之后需要照顾」遭马东反对?

马东老师特别反对他说「这是我们大多数人」这句话。
关注者
9,136
被浏览
8,482,426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一直以来,马东在《奇葩说》上都是八面玲珑的。他会给嘉宾和其他导师挖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坑。也会在现场有火药味的苗头出现时及时浇上一盆水。

他从来都能很好地拿捏分寸,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让嘉宾有点牙痒痒,却不至于难堪。

马东是圆滑的,但不油腻。即便他那样赤裸裸地打广告,也不讨人嫌。比起总是想偷偷摸摸卖点知识和焦虑的罗振宇,马东的观众缘甩他八条马路都不止。

但最近这一期《奇葩说》,褚殷教授站起来发言的时候,马东的态度非常严厉,几乎可以用强硬来形容。这让人非常不适应。

这一期的论题是: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很有趣的是,正方的黄执中、如晶,反方的傅首尔、邱晨,都站在了大龄未婚女青年的立场去打辩论。

这场反方吃亏在开辩前大多数观众站在了反方的立场。对于墙头草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奇葩说》,开辩前一面倒几乎注定了多数立场一方的失败。

这一场主要亮点还是黄执中跟邱晨。BBK就是BBK,姜还是老的辣。(突然怀念姜思达了)



黄执中高级的一点在于他把恐婚延展为了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恐婚的真正含义是你最亲爱的人,你却不能跟他/她更进一步

邱晨则直接质疑“恐婚”的合理性,反对随便给人戴上“恐婚”的帽子。她支持不婚,提出如果不想让人恐婚,那就该提出更吸引人,更优厚的婚姻条件,给到“恐婚族”更多的安全感。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大多数观众的支持。

我们一直劝《奇葩说》的辩手要接地气,接谁的气?就是现场观众的气啰。观众才是决定比赛胜负,辩手去留的关键。

《奇葩说》的观众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入选现场观众的标准是什么,但是根据马东的现场调研以及镜头看到的情形,现场全是年轻人。大部分人是未婚的,女性占了一大半。这群人的特点是感性、容易被打动,立场不坚定,所以经常会墙头草两面倒,双方票数大比分起伏不定,而后发言的一方经常能获胜。



无论是黄执中,还是邱晨,都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都选择最能打动女性的观点去辩论。《奇葩说》本质上是一档给年轻人看的节目。

当比赛结果尘埃落定后,褚殷教授站起来发表不同意见,就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褚殷站起来就说:薛兆丰是教授,我也是教授。(帽子都是别人给戴才好看,自己戴,多少有些尴尬。)

然后他开始讲:



大家都把不结婚当做个性解放,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强大,所以不需要结婚。但是过了五十岁,你有另一个想法,你需要有人帮助,四十五岁失业了怎么办?六十五岁以后进了养老院,没有孩子来看你,你知道护工会怎么虐待你嘛?五十岁以后,你像这些成功人(指马东、蔡康永等人)一样,一个人飘在社会上的概率是很小的,你需要一个人帮你一起走。婚姻就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这段话特别耳熟,在场的大龄未婚姑娘们,可能经常听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这么说。褚教授这话特别不讨喜。所以黄执中他们没有采用他的观点,采用了的话就铁定赢不了。

可是比都比完了,褚殷为啥非得说呢?他不知道自己会招人烦吗?非也。褚教授这话有点冒傻气,却偏要说,是因为整个现场都沉浸在一种“反婚主义”的气氛里,难以自拔。而这档节目是会被很多年轻人看到的,这很危险。

可马东是怎么回应的呢?我从未见他如此摆明车马地反对一个人,抨击地不留情面。

马东说:我特别不喜欢褚殷说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当我来代表大多数人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真相的时候,极其危险。因为我们无法预测自己五十五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所以我们无法代表大多数人。

褚殷回答:但是我们有统计,有概率。我们在三十五岁以前觉得自己不是大多数人,可是过了五十五岁,你很有可能就是大多数人。

这个时候马东说:不对,是因为从来都只是大多数人。当你觉得自己是大多数人的时候,少数人是谁?

这段话是非常不礼貌的,带有一种俯视的感觉。



成为大多数人,是一件值得被鄙视的事吗?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像马东、像蔡康永一样,随心所欲肆意地过一生,而不被金钱、亲情、爱情所困?

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要由大多数人来告诉你?恰恰是因为大多数人最后都成了大多数人

很多20多岁,30出头的年轻人,觉得自己能赚会花,无所不能,干嘛要结婚?干嘛要考虑养老?干嘛要生孩子,上班上得好好的,一言不合就要辞职,背个包就出去旅游了,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无所畏惧,潇洒地不得了。

你跟他讲,要结婚,要做人生规划,要稳定,他翻你一个大白眼:凭什么

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年轻嘛。

可是后来我慢慢地理解了,其实自己就是大多数人。

年轻的时候要去闯,要去做各种挑战性高的工作,哪怕不稳定,哪怕996。对父母考公务员的建议嗤之以鼻。成为父母后,发现孩子要接送,家庭要兼顾,又怕失业,希望有稳定的收入,转过头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公务员,少吃点苦,少一点不确定性。

年轻的时候不想要孩子,想要happy,想要潇洒地二人世界,谁劝生孩子都不屑一顾。等年龄大了生下孩子,腰酸背痛地为了孩子熬夜的时候,才羡慕那些小姑娘早早生完孩子,早早恢复了身材,就连开家长会都倍有面子。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成为大多数人没什么不好,可问题是铺天盖地的公众号和舆论在一起熬一锅鸡汤,灌给年轻人:你不能平庸,你不是大多数人,你很特别,你特立独行,你是不一样的烟火……

比起劝少数人选择容易走的路更危险的,是不让大多数人的声音被听见,不给年轻人后悔的机会。

这个社会对少数人已经足够宽容了,宽容到人们开始鄙视大多数人。

我听说过很多坚持丁克多年的家庭后来男方后悔了,女方却生不出来,只能分道扬镳。也听说过年轻时信誓旦旦说自己老了,病了,就找根绳子吊死,结果得了癌症要求家人卖房子救他的老人。



我最爱的作家王小波在他的《黄金时代》中说:我年轻的时候,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大多数人终将成为大多数人。

马东,请不要鄙视大多数人。